裸露對決 風雲變色

這些作品,究竟問題出在哪?何以後世對其千古傳頌,在當代卻又受盡排擠與譏笑?這一切,讓我們由馬奈的「草原上的午餐」(Luncheon on the Grass)說起。

Edouard Manet - Luncheon on the Grass - Google Art Project Édouard Manet, Luncheon on the Grass, 1863. Oil on canvas.

嚴格來說,這畫作與我們所理解的「印象派」畫風有點出入,加上馬奈從來沒有參與印象派的小眾藝術展覽,相比起其它印象派的核心成員如:莫內(Monet)、雷諾瓦(Renoir)、竇家(Degas)等,馬奈不論在風格或背景都與他們有點距離。然而,馬奈向來受這批年輕藝術家所敬重,加上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對往後的印象派影響深遠,歷史上一般都將馬奈歸類為印象派畫家之一。

「草原上的午餐」在1863年被沙龍評審委員會狠狠拒絕,繼而被送到同年的「被拒絕參展的沙龍」展出。這幅畫的問題在於對裸體畫的描繪。

裸體,nudity,與「露體」naked不同。露體,意即沒有穿衣,當中不需要美態;露體是現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裸體,是漂亮、完美的軀體。自文藝復興到今天所談及的十九世紀,裸體在藝術上是不可或缺的課題。世人一直認為,完美裸體的描繪是對人類探索的完美境界,它的價值能超越時間的限制,是永恆的象徵。故此,多個世紀以來,裸體一直有唯美的標準,而十九世紀的學院派的裸體,題材以希臘神話為主,技巧則以文藝復興的唯美風格為依歸。

這種軀體有數個特點:皮膚的質感必定是光滑柔軟、明暗對比自然細膩、色澤柔和、身體曲線玲瓏,整體感覺典雅優美。至於背景──通常是一個不知名的美景,因為這幅畫要帶出一個最重要的信息:她是神,不是人!她身處的要不是與神話內容有關的戶外風景,就是一個不存在的世外桃源。這個裸體當然要是神了,否則豈不成為色情?既然她是神,那就可以合理地解釋為什麼她沒有穿衣,為什麼她的軀體可以如此超現實地完美,當然亦解釋了為什麼赤裸的身體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Titian - Sleeping Venus - Google Art ProjectTitian, Sleeping Venus, 16th Century. Oil on canvas.

Giorgione - Sleeping Venus - Google Art Project 2Titian (formerly attributed to Giorgione), Sleeping Venus, c. 1510. Oil on canvas.

這個有關維納斯的概念在藝術世界十分普遍,即使是Titian的維納斯(Venus of Urbino),明顯將Venus放在一個現實世界,那也是因為這是一幅私人訂制的作品。

Tiziano - Venere di Urbino - Google Art ProjectTitian, Venus of Urbino, 1538. Oil on canvas.

這種思想在十八九世紀的法國盛行。以下是學院派在沙龍出展的典型裸體作品:

Duval La Naissance de VenusAmaury-Duval, The Birth of Venus, 1862. Oil on canvas.

Baudry paul the wave and the pearlPaul Baudry, The Pearl and the Wave, 1862. Oil on canvas.

Alexandre Cabanel - The Birth of Venus - Google Art Project 2Alexandre Cabanel, The Birth of Venus, 1863. Oil on canvas.

以上三幅維納斯("Three Venuses")一同在1863年的沙龍展出,而「草原上的午餐」則於同年被送到「被拒絕參展的沙龍」展出。這三幅維納斯中尤以Cabanel的The Birth of Venus「維納斯之誕生」最深得愛慕,不但拿破崙三世馬上看中並納入私人珍藏,Cabanel更為所有愛慕者製作了無數複製。至於馬奈?他那頓可憐的午餐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維納斯之誕生」的可愛之處在哪?除了她的裸體由腳指頭到髮根都漂亮得無懈可擊,維納斯故意展示身體的挑逗和忸怩、睡眼惺忪的神情更可滿足觀眾的種種遐想……然而不是犯禁,因她的身份本身已為她冠上與世隔絕、可望而不可即的標記。她是藝術品,不是色情。一切的遐想,盡可在畫前貪婪任意地馳騁。

Edouard Manet - Luncheon on the Grass - Google Art ProjectÉdouard Manet, Luncheon on the Grass, 1863. Oil on canvas.

反觀馬奈的作品,那位女士的裸體,不,是露體,完全沒有美感可言:那小肚腩、輕微的駝背、頸尾的脂肪、微黑的腳板、失去蹤影的手臂,還有那突兀的姿態和神情!然而更大的問題是,為什麼平白無端會有個現代女人與兩個穿著當代服飾的男士在一同野餐?而這名女子甚至是有名有姓:她是馬奈最喜歡的模特兒Victorine Meurent。這位女士身旁更有一堆當代服飾,仿佛要再三提醒觀眾勿忘她是個現代法國人。

要認識馬奈這幅作品背後的深意,首先要知道他取材自何處。姿態方面,他取材自十四世紀著名的雕刻印刷品Judgment of Paris

Urteil des ParisMarcantonio Raimondi, The Judgment of Paris, after Raphael. Engraving.

Urteil_des_Paris_cropped

內容方面,他則取材自義大利文藝復興Titian有名的Pastoral Concert,此畫的主角正是兩名身穿當代服飾的男子與兩名裸體女子在田園上休憩。馬奈曾與朋友說過,他一直希望把這幅大作加以改造,讓它成為一幅具時代意義的作品。

Fiesta campestreTitian (formerly attributed to Giorgione), Pastoral Concert, c. 1508. Oil on canvas.

然而,這幅文藝復興作品又為何得以千古傳頌,世人又何以能接受一個凡人赤身露體地在田園嬉戲?由於這幅作品對大自然和人的描繪自然細膩,畫家用上當代的內容,而非希臘神話的角色,它在十九世紀的法國被認為是一幅Naturalism的作品。當時的法國對這幅畫甚有不滿,因為畫家不知何故竟然犧牲了應有的decency of art。不過既然這幅畫對裸體有著完美的表述,當代法國也就接受了這幅古怪的作品。至於十九世紀以後,後世有一論說,認為這兩個女子其實是畫中兩名男子的幻想;亦有人說,這幅作品是要描繪Arcadia的境界。Arcadia是一個不存在、反文明發展、質樸無華的完美田園世界。畫中的背景有人在牧羊,而畫中人亦正用音樂溝通,氣氛寧靜神秘,色調柔和,再配合完美裸體的表達,這個不存在的世界合理解釋了這個突兀的畫面。

馬奈刻意取材一幅家傳戶曉的作品,為它披上十九世纪的衣服,向傳統學院派寫下戰書──藝術是要展示現實,縱使現實是充滿缺憾,藝術不應用作展示那個不存在的完美世界。透過醜化完美,馬奈揭示了藝術家一直以來在維納斯身上冠以藝術之名而所掩飾的情欲、對完美女性身體的原始渴求,以及學院派自欺欺人的偽善。

技術方面,馬奈沒有沿用傳統自然的chiaroscuro,明暗對比強烈、黑白分明,與學院派柔和自然的明暗轉折形成強烈對比。在馬奈眼中,現實的物件在陽光下明暗對比鮮明,並非如傳統畫風中一切自然細膩──這樣的情景只會出現在不存在的藝術世界之中。馬奈認為,是時候讓藝術為現實說話,是時候摒棄Arcadia和維納斯,是時候要面對那個偽善、醜陋的自我。

馬奈的膽色激起無數的批判,卻為印象派及後世modernism帶來重要的信息──藝術並不一定要壯觀、完美,它不一定要表達一個教化的信息,亦不用跟隨傳統的金科玉律,更無須討好社會──這種影響甚至超乎馬奈所想。「草原上的午餐」挑戰藝術在社會的意義,甚至重新思考藝術為何物。雖然馬奈不受當代歡迎,卻得以在這個複雜的藝術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清醒與澄明、不惑於世,最終為藝術界帶來一片清新的人文風景。


參考書籍:

  • Chu, Petra ten-Doesschate.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an Art.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2006.
  • Clark, Kenneth. The Nude: a study in ideal for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2.
  • Tinterow and Loyrette. Origin of Impressionism.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c. 1994.

相關文章: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