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華世間 似有還無(上)

倘若我們今天看到一幅栩栩如生的畫作,內容是數位婦女身穿簡單的T-shirt、牛仔褲在朗豪坊逛街、或是身穿在中環上班的服飾剛從戲院出來,或是平時假日身穿的casual wear在酒店high tea,你也許覺得挺生動有趣。但你會覺得這是high art嗎?即使畫得多好看,你也不會覺得這種作品與古典莊嚴的藝術館扯上關係,因為這樣的內容比較像是宣傳時裝或是酒店食物的廣告。

有了這個概念,我們可以開始進入印象派一個核心題材:法國中產階級在的時尚生活。

Mary Cassatt - The Tea - MFA Boston 42.178Mary Cassatt, Tea, 1880. Oil on canvas.

Auguste Renoir - Dance at Le Moulin de la Galette - Musée d'Orsay RF 2739 (derivative work - AutoContrast edit in LCH space)Pierre-Auuste Renoir, Moulin de la Galette, 1876. Oil on canvas.

Claude Monet - Jardin à Sainte-AdresseClaude Monet, Garden at Sainte-Addresse, c. 1866-1867. Oil on canvas.


在此之前,讓我們先瞭解十九世紀的流行藝術。除了裸體與維納斯,十九世紀的法國亦相當流行寫實主義。寫實主義(Realism)透過描繪貧苦的農民生活,體現低下階層在社會所受的種種壓逼。寫實主義雖然與希臘神話的完美表述大相徑庭,亦未必廣為社會接受;但社會普遍認為,這種尖銳的題材可以諷刺時弊,揭露社會不為人知的陰暗面,令藝術得以肩負教化社會的重要使命,因此這些作品經常在沙龍展出。

Jean-François Millet - Gleaners - Google Art Project 2Jean-Francois Millet, The Gleaners, 1857. Oil on canvas.

這幅The Gleaners以曲線互相呼應組合而成,因而營造出寧靜柔和的氣氛。事實上,畫家在描繪低下階層的農婦,即使如何努力,躬身無數次,最後也只能拾得細微的禾穗,與背景富商大豐收的情景形成強烈對比,諷刺社會貧富懸殊,小農戶受商戶欺壓的困苦。同時,畫家在描繪低下階層的困苦時亦給予她們美和尊嚴,令觀眾在看畫時對她們產生一種莫名的尊重。


Gustave Courbet 018Gustave Courbet, The Stonebreakers, 1849-50. Oil on canvas.

與上圖不同,The Stonebreakers由菱角組成,加上用色及光暗對比強烈,種種加起來刻意令觀眾產生不安或反感。而這正是畫家想營造的感覺,令觀眾更能深切體會低下階層徒勞無功的痛苦與辛勞。


Honore_Daumier,_The_Heavy_BurdenHonore Daumier, The Heavy Burden, c. 1865.

Daumier是當代諷刺時弊的著名漫畫家。The Heavy Burden描繪低下階層洗衣女工的生活。她們日以繼夜、披星戴月地工作,卻只能賺得微薄薪水。畫家故意誇張婦人的姿勢,突顯她那堆衣服有多重,並模糊了婦人和小孩的臉,暗示他們在社會是寂寂無名的小人物,流露出畫家對他們的深切同情。


然而,印象派這批小眾畫家卻有另類的想法。就如馬奈創作「草原上的午餐」與「奧林比亞」一樣,這批畫家認為,藝術應該反映最當前的現實,而他們就選取了當時禁忌的題材:中產階級的悠閒生活。他們的選擇,其實與當時的社會變化有莫大關係。

十九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初有成果,改變了整個法國當時所有的生活習慣。

蒸汽火車的發明為法國的交通、道路和生活帶來全新面貌。中產階級可四處旅遊和度假。而火車就是印象派畫家十分喜愛的題材。

Claude Monet 004Claude Monet, Gare St-Lazare, Paris, 1877. Oil on canvas.

Camille PissarroCamille Pissarro, The Train, Bedford Park, 1897. Oil on canvas.


照明和煤氣街燈的發明照亮了整個夜巴黎,令巴黎的夜生活得以蓬勃。巴黎各種悠閒娛樂如咖啡廳、餐館、酒館、劇院無不隨之而起,夜夜笙歌。印象派畫家往往在這些地方留連後,被這個鳳簫聲動、玉壺光轉的夜生活吸引,並透過畫作表達他們對時尚生活的觀察與喜愛。

Edgar Germain Hilaire Degas 037Edgar Degas, At the Café-Concert: The Song of the Dog, 1875–1877.

Edgar Germain Hilaire Degas 069Edgar Degas, Dancer with a Bouquet of Flowers (Star of the Ballet), 1878.


工業革命另一個重要的改革,使機械得以代替人手,因而改革了整個紡織業以致整個消費模式:由於成衣製造的數量劇增,商界開始經營「百貨公司」Department Stores,顧客買新衣不用量身定製,而是可以到百貨公司選購現成的衣飾。為了增加銷量,Fashion trend整個概念應運而生,百貨公司不斷推陳出新,女帽、手套、晚裝等紛紛有了潮流,櫥窗擺設渾然成風;再配合中產階級的冒起,shopping從此變成女士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成為印象派作品的重點題材!

Claude Monet 024Claude Monet, Women in the Garden, 1886-1867. Oil on canvas.

Monet以風景畫知名,但他早期亦有嘗試不同的人物畫。Women in the Garden在他26歲時所作,描繪當代女士最時尚的服飾。這幅畫被1867年的沙龍拒諸門外,幸得畫家朋友相助買下作品,幫助手頭拮据的Monet。畫中女士有正面、背面、側面,從不同角度展示女士的服飾。畫中人其實是同一女子──Monet的女伴,亦是後來的太太──Camille。Camille經常在Monet的畫中出現,因為Monet真的很喜歡用她當模特兒。


Mary Stevenson Cassatt, American - Woman with a Pearl Necklace in a Loge - Google Art ProjectMary Cassatt, Woman with a pearl necklace in a loge, 1879. Oil on canvas.

Mary Cassatt以描繪時尚女性為主,畫中人有自信地展現裸露的肩膀和華麗的衣飾。

隨著消費主義的冒起,十九世紀的巴黎不論街道、牆壁、雜誌、百貨公司,都佈滿了海報或時裝圖樣(fashion plates)。以下就是在巴黎鋪天蓋地的廣告:

Jean-Alexis_Rouchon,_Au_Paradis_des_DamesJean-Alexis Rouchon, Au Paradis des Dames, 1856. Poster.

這幅作品是當代最初出現的百貨公司新開張的廣告,作畫人故意描繪女士為廣告的主角,因為他們知道女士將會是百貨公司的重點人物!


Emile_Levy,_Folies-BergereEmile Levy, Folies-Bergere, 1875. Poster.

這是Folies-Bergere的廣告。Folies-Bergere是十九世紀巴黎一個十分時尚的娛樂場所,內裡有各式各樣的表演,也是一個中產階級閒聊喝酒的地方。這幅廣告刻意以女性為主角,她身旁有男士相伴,表示此地方歡迎男女入場,借此鼓勵更多人流。而當中的女士透過望遠鏡看表演,這將是印象派一個十分重要的題材。


印象派畫家遊走在咖啡廳、劇院、酒吧之間,觀察著不同人的生活,窺探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的作品和每幅廣告一樣,佈滿時尚華麗的服飾。

面對印象派新穎又隨心所欲的題材,當代藝術界自是不以為然。印象派在籌辦自己小眾藝術展的同時,也嘗試向沙龍提交其作品。但在當代藝術界眼中,印象派的題材正為「藝術」開托一個非常危險的定位:與俗不可耐的商品廣告混為一談!

這正如我們看到一幅身穿悠閒服飾的香港人在飲茶的畫作,你願意將他們歸類為high art 嗎?

當代的藝評人對這批畫作群起而攻之。

Degas一向愛好不同場合、不同形式的表演者。在他的畫作中,每位表演者各有特色。在這幅作品中,Degas 描繪一位在高歌的婦女。她穿戴雍容華貴,情感澎湃,黑色手套就是畫中的重點。

Edgar Germain Hilaire Degas 019Edgar Degas, Café Singer (Singer with a Glove), c. 1878. Pastel on canvas.

不難想像,當世人還是停留在維納斯與裸體畫時,這幅畫作很難受大眾所接受。藝評人馬上發出攻擊:

Draner,_Chez_MMDraner, “Chez MM. Les Peintres Independants, par Draner." Detail. Le Charivari, April 23, 1879.

這幅漫畫將Degas的表演者醜化:衣服由名貴的毛領和毛手袖變為低俗的low-cut,胸部被刻意放大,藝評人更加上設計對白:"A bargain at seven and a half francs a pair! Eight buttons! What a great sign for a place that sells gloves!" 一個高貴的歌手突然變為低俗的手套售貨員!這幅漫畫表達了藝評人對高等藝術受到商品入侵所感受的威脅。

對當代社會來說,手套是女士服飾中不可或缺的衣物。女士的手套款式正正是工業革命和消費主義的產物,更是巴黎的大生意:由1830年生產的一千萬對,到1900年已生產三千萬對!手套就是消費主義的象徵。

Emile_Bayard,_Le_bon_marchéEmile Bayard, Le Bon Marché, Au comptoir de ganterie (At the Bon Marché, the glove department), 1889.

這幅作品描繪了百貨公司手套部的情形。

另一幅受到攻擊的,是Manet的Railroad。自60年代過後,馬奈由醜化古典裸體畫改為描繪當代巴黎生活。然而即使改變了題材,其畫作所受的攻擊並無因此而減少。馬奈的Railroad是馬奈在1847年的沙龍唯一被接受的作品。這幅畫作同時描繪了工業革命(蒸汽火車)的成果和消費主義下(時尚服飾和婦女手臂上的寵物)的產物。

Edouard Manet - Le Chemin de fer - Google Art ProjectEdouard Manet, Railroad, 1873. Oil on canvas.

這幅畫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明白這幅畫的意思。

在其他印象派的畫,主角在表演,或在看表演,或在喝茶,或在野餐。馬奈這幅畫的兩位主角,令人摸不著頭腦。其實,馬奈這種選擇是有他的原因:他希望營造途人在街道上與你相望一刻的效果。試想像你在藝術館觀望這幅作品時,幻想自己有一個早上在巴黎的火車站走過,看到一個婦人和一個小女孩──這名正在閱讀的婦人聽見有人走過,抬頭望望你──這幅畫不正正捕足到這一刹那嗎?

然而,藝術界對這種表述不太受落。藝評人不滿那冷淡的目光,不滿那無意義的姿態,不滿為什麼小女孩的右臂消失了,不滿一幅自稱是藝術卻毫無深層意義的作品。有人更畫了以下漫畫:

Cham,_M_Manet_ImprisonedCham, M. Manet Imprisoned, 1874.

和Degas的作品一樣,畫中人被醜化,她們由坐在鐵道的鐵柵旁變成坐牢!

然而,印象派的作品真如社會所批評般,只如商品廣告一樣沒有內涵嗎?他們真的志在描繪女性的服裝嗎?在描繪酒吧劇院裡顧客的舉手投足的背後,他們想帶出什麼意思?

下一節,我們會帶領大家一起探討印象派這種選材的背後,如何為後世開展一個格調不凡的全新世界。


參考書籍:

  • Chu, Petra ten-Doesschate.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an Art.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2006.
  • Frascina, Francis (et al.). Modernity and Modernism: French Painting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3.
  • Iskin, Ruth E. Modern Women and Parisian Consumer Culture in Impressionist Paint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相關文章: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