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douard Manet, Portrait of Émile Zola, 1868.
說到這裡,我們的討論涉獵到Manet不完美裸體的演繹、印象派如何糅合了日本藝術的美,當然還少不了印象派對當代都市生活的熱愛與觀察。縱然印象派在當代受千夫所指,當代藝評人中其實亦不乏賞識印象派之人,其中一位,就是法國作家兼評論人Émile Zola。19世紀中期,Zola大力捍衛Manet的Luncheon on the Grass以及Olympia;甚至Zola的小說裡出現的角色,有不少是根據Manet不同作品的角色所塑造。Zola與Manet志同道合、惺惺相識,力求打破傳統藝術的矯情與陳腐。
為了表達對Émile Zola的感激,Manet特意為當時26歲的Zola畫了一幅人像畫:
Édouard Manet, Portrait of Émile Zola, 1868. Oil on canvas.
畫中的Zola正在沉思,身邊佈滿了書本與藝術品。然而這不是一幅普通的人像畫,因Manet其實在畫中包涵了幾個印象派的特點:
首先,畫中的右上角竟是掛了Manet 1865年轟動一時的裸體作品Olympia:
Édouard Manet, Olympia, 1863 (Submitted to the Salon of 1865). Oil on canvas.
我們在世間已無維納斯一文中討論過,Manet透過這幅以妓女為題的作品,挑戰傳統完美裸體的表述,是Manet對當代傳統學派所發出最大的呐喊。在眾多Manet的作品中,Zola最為欣賞Olympia。
吊詭的是,在Zola的人像畫裡,Olympia背後竟露出另一幅印刷品的一角:
這圖是西班牙著名畫家Diego Velázquez有關傳說中的酒神的作品。Manet一年前正好到過西班牙看到該作品的原貌,並深受Velázquez的naturalism影響。Émile Zola與Manet同樣喜愛Velázquez,這幅印刷品暗示了兩人都是愛慕Velázquez的同道中人。
Diego Velázquez, The Triumph of Bacchus, 1629. Oil on canvas.
然而,這幅作品最能反映印象派特點的,是畫家們對日本藝術的情意結。
以上這幅印刷品就是日本藝術家Utagawa Kuniaki有關日本武士的作品:
Utagawa Kuniaki, Sumô Wrestler Ônaruto Nadaemon of Awa Province (Ashû Ônaruto Nadaemon) 「阿州大鳴門灘左衛門」, Edo Period.
最後一個有趣的地方,是Manet的簽名。在躲在酒瓶裡的畫家裡,我們討論過Manet最愛與觀畫人玩捉迷藏──簽名總是不經意地藏在畫中的一角。在上次的A Bar at the Folies-Bergère,Manet把簽名藏在其中一個酒瓶裡,暗示畫家猶如商品般可悲的身份。
這次,Manet把簽名藏在Zola一份筆記上:
在一片土地裡再難以容身,懷著理想與理念,總能找到知音。
相關文章: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一> 序幕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二> 裸露對決 風雲變色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三> 浮華世間 似有還無(上)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四> 浮華世間 似有還無(中)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五> 浮華世間 似有還無(下)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六> 雨暘明晦 地久天長(上)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七> 雨暘明晦 地久天長(中)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八> 雨暘明晦 地久天長(下)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九> 雨暘明晦 地久天長(總結)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十> 印象派與日本風(Japonism)
-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十一> 完結篇
- 【藝趣點評】世間已無維納斯
- 【藝趣點評】藏在女帽店的秘密
- 【藝趣點評】躲在酒瓶裡的畫家
- 【藝趣點評】印象派與同性戀暗示
- 【藝趣點評】人面不知何處去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