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咖啡的故事。
咖啡室是醞釀藝術文化、人文風氣必不可少之地。早於19世紀的巴黎, Manet、Monet、Degas等年輕畫家就定期在巴黎的咖啡室聚會,一個個印象派藝術展和未來藝術路向的定位,就是這樣隨著咖啡室文化誕生。說到香港的咖啡文化,大家都會不期然聯想到兩三家大型連鎖店。然而,香港的咖啡文化僅止於此嗎?「360咖啡店」告訴我們,不是的。
Facebook專頁「360咖啡店」開創了接近一年,自2015年八月起更推出了免費的手機應用程式「360 Coffee Shop」。至目前為止,專頁已介紹了接近200家獨立經營的咖啡店,並有超過4,000個讚好。專頁每天都會推出一篇咖啡店的介紹。這些介紹遍佈全港九新界,更不乏西貢、離島等較偏遠地區。至於手機程式更是貼心,一進入程式,手機畫面已列出一連串就近你身處位置的咖啡店;click入咖啡店,你馬上可以得知這家店的基本資料,以及有否提供wifi、充電、餐點、咖啡渣回收等服務。然而最有趣的,是其「360」名字的由來──所有咖啡店的相片,都是用360全景相機拍攝。因此,當你點選了一家咖啡店,只要移動手機,或用手指輕掃,馬上可以360度捕捉咖啡店的全貌,猶如親身置身其中。
若細心留意,如此貼心、多功能的手機程式,內裡竟是沒有任何廣告、信用卡優惠宣傳,更沒有得獎名單或排行榜。背後的創辦人究竟是誰?原來是一個只有五人的小團隊:自己經營生意的Ringo及兩位在投資銀行全職工作的八十後Ken和Erica負責咖啡店的搜尋;另外Alvin及Hanon則負責設計整個手機應用程式。
工作繁忙,是什麼驅使五位不求回報、不收分毫地付出?
「我們的理念很簡單,只是想香港人可以知道更多悠閒relax的好去處。」80後的Ken和Erica說。說來簡單,背後付出的心血可是不為人知。專頁上的每一家咖啡店,都是三人親自登門造訪拍照,有緣的話更會坐下與老闆閒聊交流。
「最初我們三人只是覺得有趣好玩,一來想試試新相機,二來大家都愛喝咖啡,便開始了這個小咖啡店大搜尋。這些咖啡店要不朋友介紹,要不是自己日常生活工作經過,做得久了,咖啡店老闆便會介紹其他相熟小店給我們,整個資料庫便由此而生。現在我們的資料庫已有300家小店。我們除了造訪小店,更從網頁或老闆們口中得知新店開幕的消息,因此也會出席新店的grand opening,認識咖啡圈中人及愛好者。」

最初三人以輕鬆出遊的心態開始整個咖啡旅程,不敢說有什麼偉大理念,然而隨著旅程的展開,與咖啡店老闆熟絡了,便開始明白這些小店經營背後的辛酸。「近兩年獨立咖啡店高速發展、偏地開花,競爭激烈。由於租金關係,這些小店往往只能開設在鮮為人知的地點,許多更是樓上Café。縱然如此,租金、雜項依然開支龐大,店內大部分時間人流不多,即使是假日也是很冷清。然而是這些小店質量不好嗎?是這些小店的職員懶惰嗎?剛好相反,由於人手不足,老闆很多時都是親力親為,由咖啡室的設計、氣氛的營造、挑選咖啡豆至沖調咖啡、煮食等都是老闆一手包辦。小店裡的每一杯咖啡、每一份食物,都有素質保證。到有些小店努力不懈終於上了軌道,儲了相當的客源時,總不免面對大幅加租,最後被逼搬遷或結業。我們到訪小店grand opening的同時,也到訪過不少小店的last day。我們力量微薄,只能雪中送炭。」
每每面對一家咖啡店的結業,「360咖啡店」不會把它們刪除,而是一一保留它們,並注明「已結業」。「我們不只是想為小店宣傳,我們更希望可以為這些小店留下足跡。」

除了素質保證,原來這些小店有許多別樹一格的經營理念。說到這裡,Ken和Erica忍不住如數家珍:「例如銅鑼灣有一家樓上Café,改建自一小住宅單位,裝修簡潔雅致,主打是健康可口的甜品,連糖尿病人也可以進食。」
「另外有一家位於長洲的咖啡店,由尼泊爾人經營,小店所有的利潤都會撥捐尼泊爾重建,內裡的裝修富有尼泊爾特色,咖啡豆更全是來自尼泊爾。八月的Grand opening當晚更有免費的尼泊爾音樂表演。」

「若想找寧靜的好去處,位於佐敦佑靈堂則旁的Café有宗教背景,寧靜寬敞,客人所付的錢,都稱為『奉獻』;位於觀塘一日本咖啡室名為『侘寂』,日式設計閑逸清雅。『侘寂』意謂『不完美、不完整、有缺憾』的意思,務求帶出一種去除人工雕飾的美。」
「有些咖啡店更定期有live music performance,務求透過咖啡店的平台,孕育本土的街頭音樂人……」
聽著這些故事,喝著咖啡也會醉。
每一家咖啡店,都有不同的理念與故事,然而這些咖啡店都有一個共通點:富誠意、有人情味、歡迎客人在這理坐上一整個下午,更不用排隊或等位。
「香港人工作時間長,真的很需要一個寧靜的地方好好休息。然而許多香港人仿佛覺得平日的勞碌也不夠,假日也要一窩蜂排隊排上兩小時,就只為吃一口人人皆說好吃的蛋糕;但其實過一個街口,就可能有一家寧靜優質的樓上Café,這樣做又何苦呢?」
為此,「360咖啡店」特意設有一個特別的功能,令香港人更容易知道Café的氣氛:「我們將Café分為五類:Work Place 指適合逗留工作的Café,內裡有Wifi或充電的服務;Small Talk指適合情侶拍拖談心的Café,氣氛較寧靜;Hang Out 指適合大夥兒聚會的Café,氣氛較熱鬧,裝修也較寬敞;Take a Break指適合停留五分鐘喝杯咖啡的Café;Daydream指適合獨個兒發呆、看書的Café。」

說到未來的大計,「360咖啡店」會繼續改良手機程式,期望未來可以定期發出通告,告知香港人哪裡有新開的Café、哪家Café有工作坊等等。目前「360咖啡店」逢星期六都在Facebook專頁以不同的主題把Café分類,如列出所有開設在工廈的Café、在離島區的Café等。
最近他們開始一個新的習慣──每到一家咖啡店,他們都會點選較冷門的咖啡飲料、拍照並加以說明,讓廣大讀者可以了解更多不同類型的咖啡,增加點選咖啡的類別。他們稱這個系列為「咖啡圖鑑」。
不變的是,這個團隊會繼續堅持以不接廣告、不收分毫的經營模式,保護本土的咖啡文化。

360咖啡店,謝謝你。謝謝你們在勞碌的生活裡,努力不懈,只為成全香港人喝到一口好喝的咖啡;謝謝你們在這個扼殺了不少夢想的土地裡,繼續懷著衝勁,捍衛小店鮮為人知的夢想。
這不只是一個咖啡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香港人的故事。
網址:http://360.cafe
Facebook 專頁:360咖啡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