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印象派的賞析終於步入尾聲。我們是時候探討文藝史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究竟一幅作品、一個藝潮為藝術史帶來什麼影響?其藝術價值何在?印象派為後世帶來的餘芳,是它敞開了藝術史上Avant-garde的大千世界,成為古典藝術連接新派藝術的橋樑。在印象派,畫家開始發問,何謂藝術?藝術的意義為何?取悅大眾?教化眾生?奢靡唯美?雅俗兼採? 繼續閱讀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十一> 完結篇"
Claude Monet, The Frog Pond, 1869.
雨暘明晦 地久天長(上)
源起
1870年,法國度過了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藝術家在戰後紛紛離開頹垣敗瓦的巴黎,但Monet、Degas、Pissarro、Renoir等藝術先鋒依然定期回到巴黎聚會,商討未來的藝術方向。戰後的沙龍藝術展依舊令人失望。1873年,這班藝術家把心一橫,一起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名為"Anonymous Society of Artist – Painters, Sculptors, Engravers, etc.",包括六位核心畫家成員:Monet、Pissarro、Degas、Renoir、Sisley和Morisot。他們決意搞一個獨立於沙龍和學院派的畫展,名為First Exhibition of Society of Painters, Sculptors and Engravers。Monet挑選了五幅作品展出,其中一幅畫的是他的故鄉──Le Havre。 繼續閱讀 “印象派的源起與賞析 <六> 雨暘明晦 地久天長(上)"
近期迴響